手机百信 WAP.958SHOP.COM | 手机真伪查询 | 收藏本站| 站内导航

当前位置:百信手机网 > 手机新闻 > 行业新闻 > 杜家滨将常驻香港

杜家滨将常驻香港

来源:百信手机论坛 作者:吴工 发布时间:2006/2/28 10:05:11

8月4日,思科系统公司宣布即日起杜家滨先生调任亚太区,并赴香港就职。在新任总裁人选确定之前,思科系统公司亚太区总裁陈仕炜先生将代理思科中国总裁一职。

在亚太区的新职位上, 杜家滨先生的工作将专注于拓展垂直市场解决方案,向亚太区总裁陈仕炜先生汇报。

杜家滨其人

思科系统公司副总裁、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杜家滨

1998年10月,杜家滨加入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那时公司只有90多人,营业额在思科全球位居五十多名,在他执掌的六年后,中国已跃居思科全球前五大市场之一。目前,思科在中国服务的客户已经从金融、电信、政府、大型企业,扩展深化到教育、医疗、制造、建筑、物流、零售、石化等领域。

杜家滨于1998年10月担任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主要负责销售、市场以及全面管理,以加强思科系统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杜家滨先生深得思科公司文化的精髓,结合中国本土文化特色,发展和巩固了销售和技术支持队伍,加强了与渠道合作伙伴、行业协会、社区及政府的联系,使思科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逐年保持了增长。目前,思科在华业务已跃升为亚太地区业务的核心之一。2001年5月,杜家滨升任思科系统公司副总裁,同时继续担任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在北京全面掌控思科中国业务。

杜家滨在国内广为业界所知,始于他对微软中国业务的突出贡献。作为微软中国机构最早的负责人和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首任总裁,杜家滨先生将微软(中国)公司的业务扩展到销售和市场、咨询、制造、研究与开发、支持和出版等领域,帮助微软与中国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同时,他促进了微软公司在中国本地化研究与开发力度,使微软成为中国市场开发本地化产品的领先企业之一。

杜家滨早年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IT生涯始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在该研究院工作的2年中,他两次被评为杰出工程师。随后,他在惠普公司工作了十多年,在销售、市场推广和策划方面担任过各种管理职务。

下面是6月8日,在2005年度亚太地区公共服务高峰论坛上,杜家滨向《互联网周刊》记者澄清关于人事变动的传闻并阐述了思科的下一步竞争策略的访谈.

我不会离开思科中国

《互联网周刊》:最近外界关于惠普孙振耀加盟思科,而您将升任思科亚太区总裁的消息很多,相信您一定也有所耳闻。请问这件事情是否确有其事?

杜家滨(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这件事情是外界在帮我“升官”,对说话的人来说是一小步,对我来说则是一大步。现在公司内部很多人遇到我之后都问这是不是真的,我告诉同事没有这回事。我们对外界也只解释了一句话,没有说孙振耀要过来,结果外面有人说思科公司并不排除孙振耀过来。

《互联网周刊》:这么说,您将继续留任这一职位?

杜家滨:我可以肯定地说,我不会离开思科中国。我们在中国还有很多研发项目、合作项目在进行当中。不仅如此,思科还在扩大生产能力,同时还会增加新的业务部门,思科在中国的生产很快将会占公司全球产量的40%。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会继续留下来。换句话说,革命尚未成功,家滨仍需努力。

《互联网周刊》:您和孙振耀先生的私人关系如何?

杜家滨:我和孙振耀是很好的朋友。我们都出生在中国台湾,读小学的时候,我们常常一同去上学,孙振耀的年级比我高。后来我进入惠普中国,孙振耀也是我的师兄。我加入思科以后,我们仍然经常保持联系。对于这次传闻,我们也电话沟通过,大家都觉得这则消息只是个玩笑。

不惧竞争

《互联网周刊》:随着一些有实力的中国本地厂商的崛起并参与到全球竞争中,网络设备的价格在一路走低。思科的市场份额也因此受到威胁,您是否感受到了来自中国本地网络设备厂商的巨大压力?

杜家滨:大家确实都看到了这种竞争局面。思科其实一直都有很多竞争者,不但在中国市场是这样,在美国、日本市场也是一样。思科并不惧怕竞争,竞争使谁得到了最大的好处?当然是客户。在中国,像华为、中兴、迈普、港湾等公司,他们都想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及服务给客户,因此客户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互联网周刊》:但无可否认,整个市场环境越来越残酷,思科靠什么来吸引客户?

杜家滨:谈到我们的竞争策略,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争取客户较高的满意度,这依赖于最好的团队、最好的技术、长期的咨询服务来实现。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们要把产品做好。思科要有最好的产品和最新的技术,这不只是靠我们自己宣传而是看能否得到客户的肯定。目前,每年我们投入研发的费用保持在年营业额的13%~15%,很少有IT公司投入这么多经费进行产品的开发;第二,要做好客户服务工作。客户除了买设备之外,还需要厂商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思科在中国有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中心,不仅支持在中国内地的客户,同时也支持全世界的客户。这个服务中心不仅支持工作时间的呼叫请求,更支持非工作时间通过网站转到中国来的呼叫请求;第三,我们会在中国培养很多的工程师,不断加强技术服务力量。

《互联网周刊》:思科中国2005年的业绩增长目标是多少?

杜家滨:我希望思科中国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具体数字应该能达到15%。

《互联网周刊》:您认为哪一块市场将是主要的利润增长点?

杜家滨:我们面前其实摆着很多机会。家庭宽带、电信和中小企业用户都呈现出对网络设备的旺盛需求。

家庭宽带用户的增长依然迅速,基于宽带的IPTV等业务将会得到普及和发展。将来你在家里看电视,电视信号既可能是从有线网络传输来的,也有可能是从互联网传来的。

电信业依然是最大的利润来源,这个市场成长的空间还很大,尤其是政府上网的成长空间会很大。

中小企业未来有可能会成为最大的一个市场。比如在义乌,我们在当地的马路上看到很多阿拉伯人,他们和当地中小企业都是通过Internet来做买卖,沟通方式非常先进。他们其实是增长最快的一群企业。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这些中小企业。

对思科而言,可谓前有中国狼,后有美洲虎。以华为为代表的本地企业,在产品线上已能与思科抗衡,而且拥有价格优势。与此同时,其海外的强劲对手也加紧在中国市场扩张。前不久,思科公司的宿敌—Juniper网络公司主席兼CEO Scott Kriens亲自前来督战。为了能在高端产品市场赶超思科,他们在发展路径上也在复制思科惯用的模式—并购。虽然杜家滨说不畏惧竞争者,但是2005年的中国市场对他而言并不轻松。

不擅长并购大公司

《互联网周刊》:中国本地的IT企业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从联想收购IBM公司PC业务到TCL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都在业内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对中国企业来说,跨国并购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融合问题将成为这些公司的主要挑战。作为一家通过不断并购发展壮大的公司,思科有什么样的并购经验可以供中国企业借鉴?

杜家滨:从1994年到现在,思科并购的公司已经超过100家,但我们很少购买大公司。因为并购大型公司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从统计数据来看,全世界很少有大公司的并购能够获得成功。

当然我并不是说联想和IBM、TCL和阿尔卡特的合作不成功,需要指出的是,当公司规模越大,要把所有的事情融合在一起,所遭遇的挑战就越大。惠普整合康柏,在我看来结果是相当不错的,毕竟两个公司都是规模巨大的公司。

《互联网周刊》:思科如何选择并购对象?

杜家滨:思科的并购经验表明,我们不太擅长并购规模太大的公司。思科的大部分并购都是针对技术和人才进行的。另外并购之前和并购之后的准备是否充分,对并购能否顺畅进行是非常重要的。

发表评论

注册登陆 用其它帐号登陆: QQ 新浪微博
请发表有实际内容的评论
签名:
写好了

推荐应用下载

商城特价手机

长虹-GA889 长虹-GA889¥499
  • 【百信特供】长虹GA889采用翻盖设计,并拥有独特双显示屏,而且内屏支持触控操作,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