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表明电子竞技有益无害
长期以来对于电子竞技人们普遍存在着一种误解,即电子竞技活动会对参与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电子竞技是否可以被认为是体育活动,一直存在着广泛的争议。如今反对者们恐怕要沉默一段时间了,商丘师范学院的梁久学教授主持的一项课题已经证明,适度参与电子竞技活动对于青少年参与者有益无害。 这项名为“电子竞技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的课题由梁久学教授主持,于2004年正式开始,并于今年4月出版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汇编(2006年)》一书中正式发表。课题基于成都、郑州、石家庄、海口、杭州、上海六个城市的初中、高中、大学三个学历阶段的青少年展开,涉及123所学校、473户家庭,1356名被调查者和30家网吧。 问卷调查显示,参与电子竞技学生认为在2小时之内产生幸福感的多达78.39%,而在达到3小时和4小时之后,则有多数被调查者表示身体会出现不适现象。这项结果说明在小时内参与电子竞技是非常适宜的,这段时间是生理、心理状态的最佳时期。在此基础上,课题采取了实验方法研究了电子竞技参与者的身心反应。 实验结果充分证明:参与段子经济不会产生心理抑郁和身躯焦虑症状,参与2小时后稍微运动休息就能恢复正常,这完全属于正常生理心理现象。短时间的电子竞技活动,没有超过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范围,也没有超生理负荷的大运动量训练,更没有参加在缺氧状态下的静止运动,故他不会对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造成身体伤害和影响。同时,同桥牌、围棋、国际象棋一样,电子竞技具有开拓思维,增强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培养人的团队精神与意志品质的功能。
|